導讀:學貫口就兩要點:嘴干凈,詞兒熟。詞兒熟只能建立在苦背的基礎上,拿到本子在手里,首先找韻律節奏(例如報菜名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是明顯的斷句氣口兒),按自己的習慣畫好停頓點,就可以開始反復念了。
1.貫口活,有一個或幾個大段的貫口,大致有羅列型和敘述型兩種,羅列型如報菜名、地理圖、洋藥方、開粥廠等等,主要是韻律美;敘述型各有不同,夸住宅是狀景、白事會是敘事、戲魔是講故事、八扇屏是書套子,都不一樣,但是和羅列型是截然不同的,要有敘述的感覺,純背誦就沒味兒了。
這類包袱,李伯祥和姜寶林用的很多,可以多聽聽二位的節目體會體會。另外,王鳳山的快板《三只雞》,也是貫口給包袱鋪墊的典型教材。
學貫口就兩要點:嘴干凈,詞兒熟。詞兒熟只能建立在苦背的基礎上,拿到本子在手里,首先找韻律節奏(例如報菜名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是明顯的斷句氣口兒),按自己的習慣畫好停頓點,就可以開始反復念了。(這有個技巧,如果覺著自己的斷氣或者開口兒不明顯,可以加個“有”字兒)。一開始就要大段整段的念,最多分兩塊差不多長短的來。盡量不要自己為是的分成幾部分分開練,那樣練絕對練劈了。等念上個10來遍,就可以開始往下趟著背了。初學常見的毛病是唾沫多,嘴里不自覺的出口水,拿手紙蹭著也要讓嘴里保持干燥,趁著干勁兒抓緊念抓緊念,這時候念,一是能讓自己有緊張感,二是確實得心應手一些,不至于總禿嚕,開口就能爽快干凈。
其次是換氣,有人不清楚自己的換氣氣口長短,有人天生氣短上不了長句。只能自己琢磨著怎么學會偷換氣(就是邊念邊換氣),也沒什么訣竅,而且人人不同。等兩樣兒都齊了,就剩下怎么圓潤了。貫口讀多了誰都會吃栗子,就看怎么抓裉節兒。精神打足十二分,裉節兒上踏踏實實的平過去,就八九不離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