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南靖的福建土樓像是一部記錄中原漢民南遷的特殊詞典,古老、神秘、悠遠、深邃。在前方的一片開闊地與山坡連接處,座落著7座土樓,分別是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 南動樓、永榮樓,就是有名的北斗七星。因此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樓, 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層的方樓,也是閩西南眾多方土樓的典型代表。
南靖的福建土樓像是一部記錄中原漢民南遷的特殊詞典,古老、神秘、悠遠、深邃。在前方的一片開闊地與山坡連接處,座落著7座土樓,分別是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 南動樓、永榮樓,就是有名的北斗七星。因此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樓, 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層的方樓,也是閩西南眾多方土樓的典型代表。
福建土樓像是一部記錄中原漢民南遷的特殊詞典,古老、神秘、悠遠、深邃。西晉永嘉戰亂及唐末宋末戰亂后,群雄爭中土,黎庶走南疆,中原漢人一次次告別家園,舉族南遷,來到南靖這個重巒疊嶂、交通閉塞的山區地帶安營扎寨。
在閩南山區腹地的南靖縣,一座座夯土版筑的土樓點綴在小溪旁、田野間,綠樹掩映的山腳下,它并不富麗堂皇,卻純樸、寧靜,千百年來,巍然屹立。建筑學家稱它為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斯安德烈贊嘆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田螺坑土樓群
該土樓群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景觀由1座方樓、3座圓樓和1座橢圓形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大地,山腳仰視,則像雄居山腰傲視人間。田螺坑土樓群的精美建筑組合,構成人文與自然巧妙之成的絕景,給人強烈的觀賞沖擊,令人嘆為觀止,是所有福建土樓中形體組合最壯觀的土樓群。
河坑土樓群
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居高俯視,土樓群建造在山谷方圓不足一公里的沿溪平緩地面,星羅棋布于青山秀水之間, 是南靖縣境內土樓建筑分布最密集的區域。在前方的一片開闊地與山坡連接處,座落著7座土樓,分別是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 南動樓、永榮樓,就是有名的北斗七星。
懷遠樓
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座落在風光旖旎、景色迷人的梅林鎮云水謠景區,建于1909年,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建筑面積4520平方米,樓基用大鵝卵石和三合土壘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獨特,夯筑技藝高超,至今外墻表面光滑無剝落。樓內建有極其精巧秀氣的五鳳樓建筑斯是室,室內楹聯詩對、雕梁畫棟詮釋了忠孝為本、耕讀傳家的思想,是閩南傳統建筑風格與中國儒家文化完美結合的杰出典范,是福建土樓申報世遺,所有土樓中最精美的雙環圓土樓。
和貴樓
座落在南靖縣梅林鎮云水謠景區的青山綠水間,背靠虎背嶺,面向筆架山,形成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它建于1732年,前樓高17.08米,后樓高17.95米,建筑面積6450平方米。此樓有四一奇墻體高厚比達到13:1,接近生土建筑的極限;二奇建在沼澤地上的土樓,宛若陸上諾亞方舟;三奇是樓內有二口水井,一口清亮如鏡,一口卻混濁發黃,被人稱為陰陽井;四奇是樓包厝,厝包樓的奇特結構。因此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樓, 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層的方樓,也是閩西南眾多方土樓的典型代表。
裕昌樓
南靖縣現存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建于元末明初。從外觀看,像一個緊密團結的大圓體。樓內回廊木柱從左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歷經700年有驚無險,依然如故,成為古民居建筑的活標本。裕昌樓高18.4米,直徑54米,每層有54間房,五層共有房間270間,造型別致,當時樓內設計成五大卦,每個姓氏分一卦,按所需房間多少分大卦13個開間,小卦9個開間,每卦設一部梯道,又在外墻設五個了望臺,形成五行道造型。五姓人家、五層結構、五個單元、五部梯道、五行排列,體現了土樓子民希望五谷豐登、五福臨門的美好愿望。
云水謠古鎮
這是閩南聞名遐邇的一個秀美山村,那里的幽長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樓,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村中由13棵上百、上千年老榕樹組成的榕樹群蔚為壯觀,榕樹下一條條古老的溪石小道交叉穿梭,漫步其中,土樓勝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情趣盎然。曾有電影《云水謠》等10多部影視在這里拍攝取景。2009年10月,云水謠(原名長教)被列為第二批中國景觀村落。
南靖的福建土樓仿佛從遠古走來的精靈,千姿百態,氣勢非凡。南靖縣境內現存各類土樓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樓1300多座,除常見的圓形、方形外,還有圓形、方形、五鳳形、半月形、交椅形、圍裙形、凸字形等,并以最老、最美、最高、最大、最小、最奇而聞名于世,給人以奇特的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心靈震撼力。一種民居建筑有這么多的奇妙建構和變幻多端的造型形式在世界民居建筑中是極其少見的,堪稱是土樓王國、藝術典范。
南靖的土樓建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建筑藝術、地理風格以及風土民情,都體現濃厚的閩南文化色彩和人文精神。時至今日,土樓人家的歲時節慶、婚喪喜慶、民間文藝等,都保留著古樸的民風,這種土樓獨特的民俗文化在古代漢民族建筑文化傳統中獨樹一幟,長期唯系著土樓人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
南靖的福建土樓像是一部記錄中原漢民南遷的特殊詞典,古老、神秘、悠遠、深邃。西晉永嘉戰亂及唐末宋末戰亂后,群雄爭中土,黎庶走南疆,中原漢人一次次告別家園,舉族南遷,來到南靖這個重巒疊嶂、交通閉塞的山區地帶安營扎寨。長期忍受顛沛流離之苦的人們,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遠之惑,為了獲得穩固的居所,他們沿襲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體的土樓。